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3页)
解释,青儿嫂子终于又安心下来。她刚刚一度曾陷入恐惧中,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像刚才那个病人一样,大汗淋漓,生命垂危。要真是这样,她的孩子以后要怎么办呢?孩子还那么小。 没过多久,药熬好了,方远亲自端过来,为了让碗里的药汤凉得快一些,他特意找了个盆,接了一盆凉水,再把那碗药放进去,用凉水澼着。不过片刻,那碗药就可以喝了。 “快,大山,给你爸喂药。”方远把药端过来时,老李连忙让人把药给那病人喂了。 老韩头和几个街坊一直关注着这边的情况。按他们的判断,这个病人就算进了大医院,恐怕也要接受抢救的。 如果罗裳连这样的病人都能治好,能抢救,那她的医术就太高了。他们这个街道能有这种大夫在,可真真是他们这些居民的福气。 等药的时间,罗裳又看了两个病人,但他们看完病拿完药都没走。因为他们都打算看看,瓜农老李带来的病人会不会真的好起来。 这时病人已经把一碗药都喝了下去,刚喝完他暂时没什么明显的反应。 在喝药之前,他儿子刚给他把脸上和身上的汗擦了一遍。按他的经验,就算擦了汗,等过几分钟,汗还会再出来。 “大山,你看这汗是不是少了?”老李疑惑地指着患者的脸。 另一个同来的家属也说:“喘气好像强了一点,不信你们看。” 还真是这样,再过几分钟,诊室内所有的人都能看出这个患者身上的变化。服药不久,病人的呼吸便趋向平稳,汗基本止住,上翻的眼睛也回到正常位置。 虽然他还是有气无力的,但至少能睁开眼睛看看人,并且看起来并不糊涂,神志还正常。 有个街坊惊讶地问罗裳:“罗大夫,你连这种病都能治啊,这挺危险的呢。” 另一个街坊则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之前小罗不就在十号街那个小公园救过一个人吗…” 罗裳连忙解释道:“以后遇到这种危急重症,最好还是要送大医院急救。” “有些病我即使会治也不敢治,因为治疗危急重症要用的药往往是有毒的,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有严格的管控政策。” “我如果用了,就是犯法。不用的话,可能又救不了人,所以我不建议以后再把这种病人送我这儿来。今天这个病人是例外,给他用的药都没有毒性。” “哦,原来是这样,那可惜了,挺好的医术,不让用呢。”有位街坊有些失望。 这时老韩头却问罗裳:“那中风后遗症这种病你能不能治?我有个钓友,去年中风了,到现在他嘴还歪着,舌头硬,吃饭说话都费劲,手脚也没力气。” 罗裳这回点头道:“这些问题不大,像久病体虚、各种慢性疾病,都可以送过来调理的。如果十天半月不见效,你们可以考虑换个大夫。” 罗裳这一说,诊室里不少人都在琢磨着,该把家里人叫过来看病了。说到慢性病,久病体虚以及中风后遗症这些病,谁家亲戚朋友没有几个呢? 有行动力强的,甚至当天下午就把家里亲戚给领过来了。 曹治平的诊所这时候也出了事,诊所虽然没有关门,但去那里看病的人已经很少了,至少本地几条街上的人已经没人去了。 各种原因加起来,都导致罗裳这里人流量大增。街对面开店的汪翠走路时都是笑着的,因为罗裳这里人多,她的生意也大好,周边几家店都是如此。 这时候,要是再有人到罗裳这儿来闹事,周围开店的业主和附近的居民头一个就不会答应。 忙到下午五点,诊所里终于清静了不少。方远这一整天就没休息过,一直在走路,快到下班时,方远站在门口,趁着罗裳抬头时,跟她说:“老板,你这业务又增加不少,忙成这样,你是不是得给我点奖金?” 罗裳笑:“当然,肯定要给的。对了,你不是说要把你妈带过来看病吗?怎么没见她来呢?” “还得过两天,我妈娘家突然来亲戚了,她陪着呢,等他们走了我再带她来。”方远说。 两个人正说着话,老韩头去街上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他一进来就问罗裳:“罗大夫,刚才我碰到你王姨了。她说跟你相亲那小伙再过二十来分钟就到。” “你准备准备吧,我屋里有大镜子,水房里啥都有,你要不要过去收拾一下?” “不用不用,韩爷爷您真是太热心了,我这样就挺好,不用特意收拾。” 看着一脸热情的老韩头,方远特别无语,他想着你这么热衷这件事,你孙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