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7页 (第2/2页)
了好名声,贾政在读书人的圈子里混得是如鱼得水。他原就有个好读书的名声,不过原来只知死读书,不通世情。得了晋将的力,又有杨先生在旁边指点着,自己还做着官,能不言之有物?凭着这一点,就让他与那些读死书的人区别开来了。 京中文人多,文会也多,贾政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贾珠、贾琏两个参加。现在这两个已经中了举人,说一声年少英才也不为过。贾政自己受益于兄弟相得,对孩子们的孝悌教育一直没忘记,将贾琏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处处提携。 对于他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贾政就有些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没了宝玉之名的贾石头,还是因为出生而含的那块玉,让贾政很是顾忌,对他的要求也比贾珠两个严格得多。 只能说是原著的惯性,就算是没有贾母的无条件溺爱,没有王夫人当成眼珠子的疼宠,贾石头还是说出了“禄蠹”这个名词,更表达了自己对文死谏武死战的鄙视。做为正统的读书人,贾政自然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按着一天三顿地收拾,竟然还是被贾石头阳奉阴违。 贾政很郁闷,他想不出自己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明明贾珠与贾琏两个很上进很成功,怎么到了小儿子这里就不管用了呢? 有问题找兄长,贾政把这一条发挥得十分淋漓尽致。贾赦听了之后,笑得一脸不在意:“我要是替你管,你心疼不心疼?” 贾政直接道:“只要他能知道些世事人情,别这样数典忘祖,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心疼!” 得了,有他这句话,贾赦直接接手了贾石头的教育工作。反正这些年来,贾政一直把贾琏带在身边,还十分有成效,让贾赦一边感激一边又有点遗憾。现在贾政把贾石头送上门来,得了,咱们来个易子而教吧。 在贾赦看来,贾政虽然一天三顿地收拾贾石头,那都没收拾到点儿上。你想想,打完了,他哭两声,你就又是寻医又是上药的,可不就是让他记吃不记打吗?到了贾赦这里,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直接送到军营里去。 他就是兵部的侍郎,只是塞一个侄子进京营,还不要求额外关照,不要太好办。悲催的贾石头,因为从小是被贾政教养大的,身边并没有丫头环绕,也没有机会说出一见女儿就清爽,一见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可这并不代表他就能习惯和一群当兵的糙汉子天天生活在一起。 每天操练得让人倒下就不想起来就不说了,吃饭还得靠抢,洗漱的水还得自己打,贾石头哪里受得了这个。受不了也得受着!这可不是原著,没有一个时时能救贾石头于水火的贾母。人家现在最宠爱的,是贾琏的闺女,那可是她唯一的重孙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