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贫苦的代县 (第2/2页)
也无需担心军中有人会被匈奴人收买,如此一来,何不提前告知众将,提升军中士气?” 萧何拱手道“萧何受教了。” 姜道“行军打仗首在后勤,本侯军中后勤之事便拜托先生了。” 萧何拱手道“属下定不辱命。” …… 第二日,李牧带赵王迁在邯郸举行了誓师大会,誓师大会后,姜带领麾下大军向代县行去。 大军出征不同于快马奏报,一日行军的路程极为有限。 正常来说,大军到了傍晚时分就要安营扎寨,生火做饭,休息一夜后,又要做早饭,而后拔营继续行军。 步兵行军一天绝对不能超过八十里,否则士兵在疲惫之下,不但没有战斗力,更会闹出事端。 不过姜训练士兵,首先在于体能,其次便是武装越野。 姜麾下的士兵不但体能优秀,在负重的情况下,亦能正常赶路行军。 姜只有十五天的时间,在十五天内必须要赶到北境。 否则一旦匈奴人提前到来,劫掠赵国北境百姓,姜可就要成为罪人了。 为了避免自己的过错影响到赵国百姓,姜一路加急行军,直接省去了扎营,所有士兵包括姜在内都要露宿荒野,有时候更是要连夜行军。 在保证一日四餐的情况下,刨去生火做饭耽误的时间,姜一日行军七个时辰,十四个小时。 大军在姜的命令下疾驰,一日行军一百五十里左右,几乎是普通军队一倍的速度。 整个战国,也就只有姜的军队才能如此行军。 急行军考验的不仅仅是士兵的体能,更考验主帅在军队之中的威望。 从邯郸到代县,全程一千三百多里的路程,姜只用了九天就赶到了。 姜下令全军安营休整两天,两天之后,直接从代县出发抵达赵国边境,迎接匈奴大军。 姜则率领麾下众将士进入代县,洗漱之后,在侯府内接见了代县的一众官员。 代县作为姜迎击匈奴背后的最后一个城市,从邯郸运来的粮草必须要经过代县中转,除此之外,代县本地也必须要向民间征集粮草,为大军作战之用。 坐在主位上,姜目光扫视一周,面带冷厉之色道“本侯进城这一路上,所见所闻简直触目惊心。代县百姓,一个个瘦弱不堪,食不果腹,可代县的粮价却比邯郸贵出一倍,你们谁能告诉本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姜第一次来代县,以前只听说代县贫苦,可谁能想到竟然贫困到如此地步。 百姓每日的饭食,说是粥都夸大了。 一碗的粥水,基本看不到多少米粒,反倒是野菜居多,有些人甚至以野草果腹。 姜没遇到李牧时,家里余粮虽然不多,可若每日一餐,还是可以勉强过冬的。 姜原本以为自己当时的生活已经惨到了极致,可姜万万没有想到,生活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代县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活动,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几乎都是呆在家里。 有些身强力壮的倒是可以外出打猎,可眼看就要入冬了,山中哪里还有猎物?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