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2、青桐树下 (第2/2页)
娘说过,我们的家乡种满了青桐树,只要顺着有青桐树的路走,就能找到我们的家,而娘亲会在第五十四棵青桐树下等我们。” 男孩默然。 墨非也默然,心仿若被什么揪住一般,酸涩难受,原本还有的游兴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缓缓起身,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个时代,饥饿、死亡、疾病无处不在,她不是圣人,没有消除天下苦难的伟大理想,她也只是乱世求存的普通人。然而,若是在她能力范围之内,她也应该做些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墨非眼中闪过坚定。这段时间她积攒了不少钱粮,除了上次卖镜子的钱,还有巫越的赏赐以及作为客卿的月例,平时的生活用度基本不需要花钱,所以她如今也算小有积蓄,拿出大半帮助这些难民度过冬季还是可以办到的。 只不过别处的难民她估计就兼顾不到了,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这里的冬季严寒而漫长,若置之不理不知会死多少人。那么,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吧! 想到这里,墨非牵着马就打道回府。 “主公,属下有事禀告。”沈薄行礼道。 “何事?”巫越头也没抬地继续查阅奏章。 “是关于浮图大人的。” 巫越动作一顿,抬头问:“他怎么了?”这几天刚向外公布了一些商法条例,各方商贾纷纷上书表决,他需要尽快批阅,所有也就没去找他了。 “前日浮图大人带着数名仆役采购了大量粮食和衣物。” “采购粮食和衣物?何用?” “接济难民。” 巫越眉头微皱:“那些难民不是都有安置吗?” “入冬之后的难民尚未安排,因为霜冻,各地丈地不便,房屋亦需重造。” 巫越点点头,不在意道:“既然如此,随他去吧,看他向库房支了多少银钱,记录下即可。” 沈薄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浮图大人未曾向库房支一文钱,买粮用的都是他自己的积蓄。” “什么?”他能有多少积蓄?那点钱能救得了多少人?他为何不找自己帮忙? 种种疑问涌上心头,巫越也说不清心中是何滋味。那个生活节俭的家伙,第一次大把花钱竟然是为了别人,那些平贫民值得他如此费心吗? “他买了多少粮?购置了多少衣物?” “粮食约莫70石,衣物……大概有好几车。” 巫越沉默,以现在的粮价,70石大概需要将近100银,再加上几车衣物,他不是将自己所有积蓄都花了吧? 巫越并不知道墨非还有卖镜子所得的银钱。 “另外,”沈薄又道,“浮图大人是以主公的名义接济难民。” “……” 西城边缘出现了一个济民台,这里的难民们每天都能从此处领到两份热腾腾的免费食物,同时每人还获得了一套冬衣和被褥,这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地方出现了几分生气。 有人问:施粥赠衣的善人是何人? 答曰:戎臻王。 很快,戎臻王巫越除了“不败鬼将”的威名之外,又多了一个济民于难的善名。 比起分配了房屋和土地的难民,这些被直接从生死边缘拯救回来的人,更有感恩之心。随着人们争相称道,原本名声不显的戎臻能够在日后脱颖而出,引得各方才学之士以及无家可归的人开始向此聚集,不得不说无济民之功。 “为何要以本王的名义?”巫越对于占他人之誉没有丝毫兴趣。 “以主公的名义远比以浮图的名义要适当得多。” “那为何要花自己的钱?此事与本王商议,本王怎会不同意?”巫越其实并非十分爱民的主子,他只是不希望浮图为了不相干的人倾其所有。 墨非沉默了一会,道:“主公的钱尚有大用,轻易不能动。而浮图的钱却留着无用,在主公门下,浮图毋须为吃穿发愁,故不如将它们用来救济那些难民。” 巫越听到那句“在主公门下,浮图毋须为吃穿发愁”,心情微微转好。 墨非又道,“而且浮图并非打算一人承担济民的任务。王城的难民浮图尚且无法全部兼顾,更何况整个戎臻的难民呢?” “哦?浮图此举还有深意?” “深意与否尚且不知,须等几日才能见分晓。但是,有一件事必须得到主公的首肯。” “何事?” “建立书舍。” 巫越恍然,上次浮图昏昏睡睡间就提到过,他十分赞同:“此事大善,本王全力支持。” 墨非却又说:“并非如此简单,浮图希望主公答应,将戎臻所有十二岁以下的孤儿都收入书舍。”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