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114节 (第4/4页)

,宋朝最想从北方买的,无过于马匹,特别是优良战马,最关键的是用什么买。对外贸易,钱不可行,金银更加不可以,必须是宋朝想卖出去的东西。

    杜中宵道:“下官有些计较,还请诸位相斟酌。茶绢之类,自有河北路几处榷场,与契丹每年交易数客巨大,唐龙镇再卖这些,有些从余。依下官的意思,一是砂糖。此物产自川蜀,既方便运输,又不易朽坏,是绝佳贸易之物。再一个是油,河东路不少地方都种菽豆,北地罕有,而且也是难朽坏之物。再一个是酒。北人贪杯,好饮烈酒,此物正合他们性情。下官在火山军新制酒的法子,是用高梁等不堪食用的杂粮,制出烈酒。向来酒是禁榷之物,在唐龙镇自由贸易,也不让契丹人起疑。卖这些东西,尽量从契丹和党项市些好马来。火山军以北,阴山一带多是鞑靼人,他们有的是好马。若能让他们卖马得利,想来契丹也难禁绝。那些地方生活困苦,比其他地方好做生意。”

    贾昌朝听了连连摇头:“酒是粮食制成,卖到北地,不是向他们输送粮食?此事断不可行!”

    杜中宵道:“相公,酒确实是粮食制成,可官酒务能用陈粮酿酒,又多用杂粮,并无大碍。再者酒之一物,若是贪杯,对人有无穷害处。让蕃人饮酒,于本朝有百利而无一害。”

    大规模酗酒,对一个民族的危害是很大的,这一点杜中宵有后世的见识可以验证。河东路的粮草并不紧张,挪些出来酿酒也没什么。再说一个军镇酒的市场能有多大?

    贾昌朝还要再说,夏竦道:“知军说的有道理,卖些酒能用多少粮食?蕃人好酒,贪杯中物于我们不是坏事,更不要说还是用杂粮酿的。”

    边疆事务属于枢密院所管,夏竦如此说,贾昌朝不好再坚持,再者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一边的庞籍道:“你们想从鞑靼市马,此事只怕不易。契丹人占住大漠南北近百年,屡次征伐,岂容那些鞑靼人向中原卖马?”

    杜中宵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处自由贸易之地,只要有利可图,必然会有人向那里卖马,契丹人拦也拦不住。他们能拦住鞑靼人,还有党项羌人,还有突厥人,还有吐谷浑人。”

    说到底,契丹人对阴山南北控制并不严密,只要脱出了契丹管制下的榷货贸易,总有人会把握住赚大钱的机会。以前不是没人卖,是宋朝没有途径买,这才是唐龙镇的意义。

    又问了一些细节,众人清楚了杜中宵对唐龙镇的想法,基本同意。那本来就是羁縻之地,要不是在契丹前线,宋朝都懒得管的地方,也就由着杜中宵去做。成了最好,不成也没有关系。

    谈过唐龙镇,杜中宵说起火炮火枪:“昨日诸位相公看过了,火炮火枪威巨大,前途无量。不过这些火器跟刀枪不同,真正大量用起来,行军打仗就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说到这里,丁度插口道:“火炮火枪威力无穷,此无可疑。可怎么防被外敌把这法子偷去?依我看来,这两物最关键的无非是铁管火药,并没有什么难处。”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火炮和火枪并不难制。只要外敌弄到了一具两具,让高手匠人仿制不难,此事很难防得住。外人难制的,其实是火药。”

    丁度道:“火药又有什么难的?京城都火药作,一年也能产几万斤。”

    杜中宵道:“相公,一样叫火药,可能炸开来射出弹丸?火炮火枪用的火药,到底用哪几样,每样占几成,这才是难得的学问。下官制火药多年,方子只有极可靠的人知晓,便是防着此事。”

    丁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关于火药他已经查过,虽然京城生产不少,但绝没有昨天看见的那么大威力。别说是枪炮用的,就连能炸开的鞭炮,也还只有永城那里能产,方子并没有泄露出去。

    杜中宵又道:“其实火炮火枪之类,最难得的就是简单,仿制甚是容易。但是此物价钱不菲,即使别国学了去,一样用这些练军,打仗就不是从前的打法了,这才是对本朝最有利的。”

    第105章 面对

    行礼如仪,杜中宵和王凯随着小黄门,进了崇政殿。

    这是杜中宵第三次到这个地方,一切还都是原来的样子。第一次到这里是考进士的时候,一切都乱糟糟的。第二次陛辞,气氛过于沉重,连上面的皇帝长个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