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78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2节 (第2/4页)

根据地政权,挑起双方纷争,小规模冲突不断,周en来在重庆频频抗议。

    对山西的情况,陈诚表示爱莫能助,中央对阎锡山影响有限,晋军不听中央的听阎锡山的,让延安与太原交涉,可私下里,蒋介石在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向山西提供了两千万法币的资金,同时向晋军提供了两个整编军的全部装备,从各地抽调军事干部帮助阎锡山整编军队。

    为了对抗国民党的军事威胁,延安加紧调整部署,林b率新11军主力六万人南下返回关内,出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陈y出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刘b承出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

    在加强军队的同时,政治上,延安也进一步整顿统一内部,第七届代表大会正在加紧筹备,各地领导人纷纷返回延安。

    在军事上加强防,在政治上加强进攻,是延安的既定策略。

    红岩办事处工作人员频频出席各党派集会,在各种场合宣扬政治改革,推行民主,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大多数党派的支持,民盟和人民联合阵线也相继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都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行宪政。

    可陈诚也知道,延安也在加紧备战,军统绥远站传来的情报表明,最近一段时间,中蒙边境地区运输繁忙,包括105榴弹炮在内的大批武器装备从蒙古越境进入八路军控制区,隐藏在绥远地方的情报人员估计,这些武器足以装备五万兵力。

    这些情况报上去后,蒋介石却没有多少反应,延安从苏俄获得武器装备在意料之中,他指示驻苏大使向苏方交涉,便没有其他动作,他现在最关注的还是邓演达。

    邓演达严重到沈阳后,一反常态的显得很低调,除了接受美国记者韦伯和白修德的采访外,再没有接受其他记者的采访。

    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的人民联盟阵线分部低调成立,邓演达只是出席了沈阳分部的成立仪式,便很少露面,似乎路上的刺杀已经让他胆战心惊。

    注意邓演达主要是因为庄继华,庄继华现在的态度捉摸不定,上次的愤怒通电后,庄继华便再没提及此事,也不知道他是怎样说服邓演达的,让他保持了沉默。

    看上去庄继华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东北重建上,他将西南开发的经验又搬到东北去了,原西南开发的专家们被他请到东北,随后便提出东北道路交通建设方案,开始着手重建东北交通。

    五亿法币投入东北后,为东北经济注入了能量,工厂开工,银行开门,商店营业,民众将藏起来的伪满洲币拿到银行兑换,满洲银行和日本银行被收归国有,庄继华也没有交出来,而是组建了一个新银行,东北银行。

    东北银行是个合资银行,工商银行和四川发展银行,还有虞洽卿控制的四明银行先后给东北银行注资,成为东北银行的股东。东北银行借助传统优势,凭借先后注资的数亿资金,迅速成为东北第一大银行。

    战争让整个国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整个中国北方成为一个庞大的工地,华北平原的重镇天津、廊坊、塘沽,到处都是工地,各地都在向中央要钱。

    宋子文这时也让蒋介石感到头痛,蒋介石将兜里翻遍了也找不出几块法币,他希望采取孔祥熙的方式,实行赤字财政,可宋子文不干,认为这会造成猛烈的通货膨胀,蒋介石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发行债券募集些资金,可宋子文依旧拒绝。

    在这个问题上马寅初和财政部次长刘航琛却支持了蒋介石的意见,马寅初认为,随着战争的胜利,法币的流通范围也扩大,

    “日军以前实行经济战,不准法币在沦陷区流通,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我国经济,现在华北,东北光复,这些地区有人口一亿以上,以平均每人每年使用一百法币计算,可以容纳法币一百亿,通货膨胀并不可怕,只要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航琛也认为,可以执行赤字财政,增发十亿法币,并不会带来多大的膨胀,而且华北重建需要的资金巨大,仅仅天津一地需要的资金便超过二十亿,即便算上民间资本,也需要三亿作为启动资金。

    “庄队长有句话很正确,社会保持稳定,首先便是要让人有工作,有工作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买粮食,才能养活家人,增发一部分货币可以让经济盘活,让急需资金的工厂盘活,促进就业增长。”

    马寅初和刘航琛的支持,让宋子文不得不让步,同意增发十亿法币,蒋介石大笔一挥增加到十五亿,宋子文也只能无奈接受,这十五亿拨出五亿给了东北,五亿给华北,剩下五亿中,有一亿给了新疆,一番折腾,蒋介石手上还剩四亿。

    让蒋介石真正高兴的是国际问题,罗斯福终于同意说服斯大林,雅尔塔会议不是三国会议而是四国首脑会议,上次美国大使高斯来便是通报这件事,罗斯福罕见的对斯大林强硬起来,他警告斯大林,如果中国不能出席,那么雅尔塔会议便没有举行的必要。

    斯大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