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1页 (第2/2页)
”阿诺德教授把老花镜戴上,神情困惑。 “美国开始研究万物系统之后,遭到了我们预料中的麻烦。明洲可能要来美国,他来,我必然会来。” 邵炼身姿笔挺,满是歉意的说道:“非常抱歉我一直忽略了您的感受,希望我们见面的那一天,我仍是您为之骄傲的学生。” 阿诺德教授不过是耍着小孩子脾气,说了句玩笑话。 忽然得到了如此郑重的回答,他苍老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意。 他说:“你一直是。” 是他为之骄傲的学生,也是他远在万里外牵挂的孩子。 中美协议达成后,万物系统已经随着量子忆阻器芯片,率先进入了美国领土。 一块超高性能的量子芯片,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工智能系统,美国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将它投放实验室运作,直接按照几十年的先进研发经验,进行拆解,准备以这两个东西为基础,重造完完全全属于美国的人工智能。 强大的国家,都懂国产的意义。 美国实验室拆解得无比顺利,循着一步一步的程序逆推,迅速的复制出了量子忆阻器芯片。 然而,他们却在万物系统上,遭遇了艾德瑞文式尴尬。 手握样板资料的艾德瑞文实验室造不出万物系统。 手握真正核心资料的美国实验室,同样造不出万物系统。 他们见过的万物系统,能够响应迅速的分析庞大数据库,可他们复制出来的仿制系统,分析数据挺快,给出来的反馈令人啼笑皆非。 这大约是造出来了一如白纸的婴儿,还得慢慢导入数据,测试、调整它的“喜好”和“性格”。 美国工程师们,立刻懂得了《未来家园》存在的意义。 他们写了厚重的报告,阐述数据测试的必要性,还有系统后续调试的计划,都得到了相同的质疑—— 为什么俄罗斯不用? 俄罗斯不用开《未来家园》,万物系统就能深入政府机构、扎根医疗基层,全力展现人工智能系统的优越。 怎么到了美国,又要搞测试,又要等时间? 他们花了巨大的代价,换回来的系统资料,可不是为了这套系统浪费时间重新调试的! 上面的怨气冲天。 下面的工程师皱眉深思。 他们需要技术人员,需要熟悉万物的人讲讲这堆算法原理,需要万物系统的制造者讲述如何方便简洁的令系统立马能用。 他们需要沈明洲。 作为前科累累的资本主义,中国当然是回绝。 芯片给了,系统给了。 毫无保留,绝无隐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