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_第二十三章 发明带来的欣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发明带来的欣喜 (第3/4页)

一直是朱瞻基兼任。但是除了各种训练,羽林卫学的事务基本都是陈诚在掌管。要不然,凭借张凤山原本的的把总职位,根本不能抗衡京城的各大勋贵带来的压力。作为羽林卫学实际上的掌控者,陈诚的名气远远要比他的工部郎中的名气大。众人没有想到,朱瞻基这次过来,竟然把朱祁镇和孙娴也带来了。这给他们的接待工作带来了一丝混乱,因为没有女眷来接待她。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太麻烦众人,让李亮带了孙娴去跟一帮西洋的文人进行接触,了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规律。如今的下马桥农庄最大的单位已经不是羽林卫学了,而是如今在整个大明都声名远扬的大明皇家医院。这个原本是太医院的医师们抽调出来的太医们,在医学研究院进行研究下的产物,却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变成了大明第一家综合性医院。太医院的太医们自认为不同科室的主任医生,他们的徒弟变成主治医师。而医院的护士虽然以男士为主,但是因为当初朱瞻基认为女人更细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护士,不过她们主要是担任洗衣打扫这样的工作。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连字都不认识,所以也根本无法承担医疗工作。打发了众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马桥的管理团队和各个研究院的负责人,然后众人一起来到了皇家医院的大会议室。这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议室是朱棣在永乐十五年一次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临时加建的。当时朱棣因为给肚子打虫,需要连续治疗半个月,就在医院里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方便他处理朝政。在会议室里安坐下来,此事天已经暗了下来,内饰们点燃了墙边的蜡烛。陈诚开始了工作汇报,他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把下马桥农庄这三年来的大致发展情况,介绍完毕。不管什么时候,医院都是暴利,特别是如今大明只有这一家皇家综合医院,整个大明的勋贵,包括富人阶层,有了大病,就会想到这里来。甚至还有不少勋贵因为年老体迈,干脆以医院为家。他们这些人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靠这一家医院,竟然就维持了整个下马桥农庄的收支平衡。看到陈诚颇有些自得地宣告这几年金阔每年的拨款,他们都省了下来,朱瞻基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他创办十家研究院可不是为了收支平衡啊……不论什么研究,都是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的,研究院需要的是理性的投入,而不是省钱,省钱是完全不能开发出新的技术和应用的。当然,并不是说这三年来这些就是在吃白饭,其中有几个研究院,发展的都很不错。在各大研究院的工作汇报中,朱瞻基欣喜地接受了一些新技术的冲击。比如格物研究院,这家研究院是以马迪这个朱瞻基的“学生”为主,他们主要是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对滑翔翼的研究,在力学方面进行了理论的奠基。他们已经整理出来了物理的基本知识体系,还在力学方面有了突破。比如更简单耐用的滑翔翼,船上的风帆设置,经过他们的改进,即使是逆风的时候,船速也能达到五海里以上,这对大明舰队的出海,有着巨大的好处。而机械研究院的成绩就更显著了,马致才与工部的工匠们他们对机械传动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如今的各种加工机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还有钢铁铸造研究院,经过连续几年对不同配方的研究,大明现在已经能够小规模的制造合金钢,目前的车床铣刀,钻头,都是用更坚硬的合金钢铸造的,强度更硬。有了这些合金钢,大明如今已经可以直接切削钢铁,这让如今的大明机械加工,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还有造船技术研究院,现在他们已经在研究用钢铁作为龙骨,建造更大的船。不过这项研究虽然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目前却还进展缓慢。最让朱瞻基开心的还是蒸汽机的应用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了普及的水平。在夹江工业区里面,已经有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小型车床,但是没有朱瞻基的引导,他们还没有想过把蒸汽机应用到车辆上面来。朱瞻基觉得自己要加快速度去开发美洲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就可以制造蒸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