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4章 运输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运输机 (第20/23页)

伊尔-76mΦ,于1996年投产。伊尔-76mΦ货仓容量增加到400立方米,载重达52吨,比伊尔-76提高了12吨。宽敞的货仓可运载3辆bm-3型战车或2辆大型公共汽车,而且配有货物装卸系统,摆脱了对地面专用设备的依赖性,具有较强的野外作战能力和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

    在1999年的科索沃维和行动中,俄罗斯出动了6架伊尔-76运输机,先将1000名士兵和物资运送到科索沃境内,然后空降了200多名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普里什蒂纳机场,成为进驻科索沃的第一支外国维和部队,而美英等西方国家在表示“震惊”后才慌忙派兵进驻。这使俄罗斯在此博弈过程中赢得了同北约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陆上交通要地。1973年阿富汗建国后,对苏联依赖性一直较强。1979年9月,哈菲佐拉阿明出任国家元首,出现脱离苏联的倾向,于是苏联发动了武装入侵。在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前期,苏联使用伊尔-76、an-12、an-22等运输机执行的空降行动增大了入侵的突然性,提高了作战速度,有效配合了地面作战,在战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1979年11月至12月初,苏联以阿富汗政府请求清理境内反动武装为借口,向阿富汗喀布尔前后空运了1个空降团,加上之前空运的1个摩步营,总计约2000人。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巴格兰姆、贾拉拉巴德等地的数个机场和军事战略要地。12月20~23日,苏联以援助阿富汗军事装备为名义,平均每天出动50架次运输机,运送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从12月24日起,空运速度进一步加快,3天时间出动了各种运输机2000余架次,运送了约8000名空降兵、1000吨物资以及近900件大型武器装备。此时,苏联在阿富汗兵力已超过1万人,为军事占领喀布尔做好了准备。

    1979年12月27日19时30分,集结在喀布尔郊外的苏联第105空降师战斗车部队开进市内,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广播电台、政府大厦、国防部等要点,切断了通往机场的道路。由于阿富汗部队缺乏战斗力,苏军在3个半小时内控制了喀布尔,阿明及其家属被击毙,多数政府部长被捕。次日凌晨,新政府宣布成立。与此同时,着陆于巴格兰姆机场上的空降兵迅速控制了周边军事要点,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清除了障碍。12月28日早晨,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地面部队开始推进,部分空降部队先后在赫拉特、坎大哈、阿萨德巴德等地通过机降或伞降的方式进入阿富汗,7天内就控制了阿富汗全国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

    这为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拉开了序幕,然而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遭到了阿富汗人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1988年,苏军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的多重压力下被迫撤离。

    伊留申与伊留申设计局

    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伊留申是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一生获奖无数,为苏联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伊留申于1894年出生于季利亚列沃村一个贫苦家庭,22岁开始成为飞机机械师,1921年进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31年,伊留申成为苏联中央飞机设计局局长,2年后成立了伊留申设计局,先后研制了苏联最优秀的战略轰炸机伊尔-4、二战最卓越的对地攻击机伊尔-2等军用飞机。苏联的《真理报》曾评价:“伊留申的飞机不仅是航空科学的成就,而且是重大的战术发明。”二战后,伊留申将研制重点转为大型飞机,推出了伊尔-22、伊尔-28、伊而-54喷气式轰炸机以及伊尔-14、伊尔-18、伊尔-62等客机。其中,伊尔-18曾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专机。

    1977年,伊留申逝世,伊留申设计局继续致力于大飞机的研制,产品包括著名的伊尔-76军民两用运输机、a-50空中预警机、伊尔-78m空中加油机以及伊尔-86、伊尔-96宽体客机等。苏联解体后,一直致力于大飞机研制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留在乌克兰,伊留申设计局便成为当前俄罗斯大飞机设计和生产的支柱。

    4.14 a400m“灰熊”:期待中的运输界新贵

    2015年的《碟中谍5》故事开始,一架大型运输机后舱门放下,一辆载满神经毒气弹的卡车直接通过舱门货桥驶入,飞机随即起飞。主人公进入飞机后,后舱门又打开,货物后面的降落伞在空中开放,货盘直接通过舱门空降平台飞了出去……飞机机身上赫然写着“a400m”,这即是欧洲空中客车军用飞机公司研制的新世纪运输机a400m“灰熊”。

    一波三折

    a400m的开发主要来源于欧洲多国对新型运输机的需求。

    欧洲多国于20世纪60~70年代购买了大量美制c-130运输机,但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