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8页 (第2/2页)
。 别用贾政家里的权势说事儿,将军府现在还有什么权势?贾赦不过是一个闲职的一等将军,在人家有实权的官员眼里,什么用都没有。若是将军府真管事儿的话,贾政头一天来也不至于一个小吏就敢耍得他团团转了。 就算是小吏有人指使也一样。你看那天来的是一个侍郎,还会不会如此?别说只有一个人指使小吏,就是那个人是同是侍郎都不好使——当然唐尚书可以做别论——人家小吏自己没脑子,不会算计自己的得失? 有了这样的考虑,贾政哪儿还敢将这事儿大咧咧地在工部捅出来,那是嫌自己命长了。就算没有这么严重,可是被排挤得如原主那样,坐上几年的冷板凳,还是可以预见的。 可是发现了这样的事儿,却当没事人一样不言不语,贾政又觉得可惜。他是要做君子的人,应该君子坦荡荡,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要区分的,就是该对谁言,对谁尽! 最好是兵部与吏部的人,还得是不低于侍郎官职的人。因为兵部本身就管着各地驻军,而吏部是要监察百官的。这两个部门的人,还是位高权重的人,才有可能不动声色地核查此事。 可是这两个部门的人,别说贾政不认识,就是认识的人,贾政也不敢轻易开口:不知道那人是不是利益链条的一环。就是利益链,如果没有利益,工部的人不会费心为驻军遮掩的。而这利益链的长短,伸到了何处,贾政还真不知道。 就这样一面抄录,一面纠结,发现的问题越多越纠结的贾政,上衙的时候越来越沉默了。也有同僚问他——他在部里的人缘尚可——都让贾政以别话给掩过去了。 如此两月,将军府按礼部指出的改制都已经完成了,贾政还没有想出什么办法。那日正在抄着卷宗,有个小吏带着个小太监来找他。 “你就是先荣公之子,贾政贾大人吗?”小太监的话说不上有多礼貌,不过贾政并不在意,你管人家在宫里品级如何,能出宫到各部行走的,至少是得了管事太监认可的。 贾政肃容道:“正是。” 那小太监还愣了一下,一般的人见了内监,还都是挺客气的。贾政这里你也不能说他不客气,可是一个笑脸都不肯给的,还真不多见。贾政倒不是对太监这个群体有什么偏见,他就是觉得,对着一个不知道品级的小太监就屈膝谄笑,自己做不出来。 小太监估计是常传旨的,高声道:“皇上口喻,宣贾政养心殿晋见。” 贾政自己也愣了,自己不过是个小小的六品主事,怎么还劳当今圣上亲自召见了?就是早就注意他们的工部其他人,也都觉得此事不同寻常。只是都是读书做官的人,不当面议论人这点修养还是有的。不过好些人心里已经是百转千回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